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动态
 

一粒小麦的“高考”之路

作者:吴凡 周勃         发布日期:2022-06-09     浏览次数:

     

                                                (来源:杨凌发布   2022年6月9日)

每年的六月份,全国数百万学子在高考的考场上为梦想拼搏。同样,在这个季节,关中小麦也进入夏收。与高考学子一样,在yl6809永利官网杨凌小麦试验示范站,这里的上千份小麦籽粒也在进行一场“高考”。

6月8日一大早,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小麦工作站首席科学家、yl6809永利官网教授、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来到基地开始忙活了起来。剪穗、收割、脱粒、称重,在他看来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一点儿也马虎不得。“我们要细之又细,确保不能把一个优秀的‘学生’落掉。”吉万全说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小麦籽参加“高考”,而他也深知这一路的艰辛。

大浪淘沙选好“材”

人有高低胖瘦,在育种人眼里,小麦也一样,如何让未来的种子产量高、抗病性强,成为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内涵有深度的“高考”状元,育种人首先要海选育种材料。在该基地南侧不到十亩的田地里,目前试验田里共选育2700多个小麦品系。“我们要用两个亲本进行杂交,之后只播种一行,进行后续观察。”吉万全指着试验区告诉记者。看似简单的观察,其实在育种人眼里,可不仅仅是观察。从这粒种子被种下开始,还要经历冬春夏三季的观察记录。“冬季要观察越冬性,春天要看它的分蘖和长势,最热的时候看它的耐热性,我们一直要记录它在不同节气的变化,跟养孩子是一个道理。”吉万全笑着向记者介绍道。而像这样的过程只是进行一代杂交,想要选出好的育种材料,至少需要三到五代杂交,育种人才能选育出中意的材料。据了解,目前试验田里共选育2700多个小麦品系,吉万全教授团队不断试验播种、田间调查、材料选择、数据分析,再试验播种、田间调查……通过“大浪淘沙”的方式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再测产。

沙场点兵验“珍”身

一边查看麦穗长势,一边将麦秆连根拔起,在试验田内,yl6809永利官网青年教授李停栋的做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我们收小麦就是这样收的。”李停栋向记者晃了晃手里刚拔下来的小麦,又转身拔起一株。吉万全告诉记者,将小麦连根拔起,是培育品种最基本的过程。“我们的夏收和老乡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评价一个麦子,就是要看它的根系、整株的株高以及产量等。我们培育品种要选用优良的个体,在这个基础上再选出优良的群体,然后通过对群体产量、抗性各方面的测量评价,再选拔出来更加优异的品系进行产量测试,为最后通过国家审定打好基础。十年磨剑,久久为功。可以说,田间试验,就是一场属于育种人的修行。

“种”跃龙门现雏形

在示范站内,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将小麦试验田一分为二,南边的小麦用来进行品系选育,北边的小麦已经进入产量测验阶段。记者在现场看到,收割机对测产的小麦收割之后,现场的学生会立刻将同一品系的小麦装袋包扎,以便后期测产。“别看短短一两步距离,从南边跨越到北边,没有五六年时间都不行。”吉万全指着马路两边的小麦说道。吉万全告诉记者,一粒种子从选育到推广,就像学生从入学到参加高考,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每年‘三夏’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筛选小麦单株,查验麦穗灌浆的饱满以及抗病性的差异,挑选出优质的株系进行培育和试验。经过五代选育后,小麦的产量与抗性基本就稳定了,等进入产量试验阶段,小麦就‘上中学’了,最后我们在这些品系中优中选优,选出最好的进行审定推广。”吉万全说。

金榜题名扬天下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而“一粒麦”的高考之路,也见证了杨凌在农作物育种方面雄厚的科研实力雄厚以及丰硕的育种成果。30多年的坚守,吉万全与他的育种团队至今已培育出国家审定品种6个,省级审定7个,在黄淮麦区推广4000多万亩,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尤其是“西农511”, 在2016年赤霉病大流行、2017年条锈病大流行、2018年倒春寒大发生中,抗(耐)性表现突出,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种业界的普遍关注,并获得技术转让费455万元,创下了陕西省小麦新品种转让费之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把种子攥在自己手里,才能端稳中国饭碗。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吉万全教授团队为代表的育种专家正紧紧围绕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努力攻克育种难题,用十余载“真心血”换来金榜题名“金种子”,让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贡献“杨凌力量”。


编辑:王虎

终审:吴清华

版权所有  yl6809永利(中国)官方网站 - BinG百科  我们的位置  您好,您是第位访客